有的油菜在入冬前或冬季就早早抽薹开花,这就是俗称的早薹早花。油菜早薹早花引发的原因较多,是生长发育的反常现象,会耗损植株体内大量营养,大大降低油菜对病虫、寒冻等的抵抗力,削弱植株的再抽技生长能力,易遭受干旱和冰冻等为害,造成死株和减产等,严重的产量下降15-20%,要引起重视。
一、早薹早花产生的主因 油菜早熟品种和白菜型品种易在冬前和冬季发生早薹和早花;晚熟、冬性强和甘蓝型油菜品种很少发生此问题。播种早的油菜比播种晚的易发生早薹和早花。弱苗、老苗、病虫苗、高脚苗比矮壮、无病虫苗等发生早薹和早花多。入冬前或冬季气温偏高或遇干旱,油菜易发生早薹和早花。旱地栽培的油菜比稻茬油菜发生早薹和早花多。油菜田缺肥、不及时灌水、土壤过湿、植株长势差、病虫发生重等,也易引发早薹和早花。使用农药不当或致药害,多会发生早薹和早花。
二、综合防控措施
(一)选适期播种 各地应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模式,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时期播种。晚熟和冬性强的甘蓝型等的油菜品种,可据情适当早播和早移栽,反之要适当晚播或晚定植。农户购买油菜种时,要详细看产品说明书,按要求播种或移栽,不要随意提早或推迟播种或移栽时间,以防发生早薹和早花。
(二)培育优质壮苗 油菜育苗移栽时,播种前的5-7天667平方米撒入腐熟猪牛粪2500-3000千克、钙镁磷肥40-50千克、硼砂400-500克、氯化钾3-4千克,后翻耙2-3次并整成适合的畦。油菜播种量667平方米控制在400克以内。出苗后至移栽前,追肥2-3次,每次667平方米泼施对水腐熟猪牛粪水500-700千克或尿素3-4千克。幼苗长有2叶后,要每隔一定时间间苗1次,间去过密苗、小苗、弱苗、僵苗、病虫苗等,留下矮壮和无病虫的苗,定苗时每平方米留苗60-70株。直播栽培的油菜,要尽量稀播,667平方米播种量控制在500克以内,出苗后间苗2-3次。油菜苗期易发生菜青虫和蚜虫等,应在幼虫刚孵出或幼龄期喷洒1-2次5、7%氟氰菊脂乳油4000倍液或4、5%高效氯氰菊脂乳油2000倍液。
(三)防土壤过湿或干旱 为便于油菜田的排水和抗旱,整畦时要开沟沟相通的围沟、腰沟和畦沟,以利于雨(雪)时能及时排水、干旱时能有效灌溉。适时中耕除草,一可疏松土壤和切断部分土壤毛细管及部分油菜根系,防止早薹和早花的出现或抑制已出现的早薹和早花。干旱易致油菜早薹和早花,旱时每隔5-6天应沟或浇灌1次。雨、雪过多时,要多到田中巡视,发现堵塞及时清通,以防积水烂蔸。
(四)科学施肥 油菜田缺肥易出现早薹和早花,适时追肥可有效补充养分,延缓营养生长向生殖生的转换,防上早薹和早花的出现。植株长势旺和已抽薹的油菜,不可追肥;只有当植株表现缺肥和生长弱及已抽薹时,方可追施速效肥等,起到防止或减缓抽薹、早花的作用。追肥以在灌溉或雨(雪)后为好,667平方米每次施尿素3-5千克、氯化钾2、5-3千克,以沟(穴)施为最好。薄瘦的油菜田,幼苗定植成活后,667平方米浇施1-2次腐熟对水的猪牛粪水,每667平方米每次浇施500-600千克,肥效长,可大大提高植株体内营养水平,控制早薹和早花的发生,还可增强抗寒、冻能力。春后,油菜从初花期起,每隔7-10天叶面喷施1次硼砂溶液,共施2次,每次667平方米喷施0、2%硼砂溶液45-50千克。
(五)用化学药剂调控 长势太旺、播种或定植早及快要抽薹的油菜田,最有效的办法是使用化学药剂强化控制,抑制过快的生长。多效唑是高效的油菜控长剂,能很好控制植株的生长,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,一般用药1-2次即可,667平方米每次喷洒15%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-50克、对水50-55千克均匀喷洒。
(六)人工摘薹 已发生早薹和早花的油菜田,要及时施行人工摘薹,这是促再次早发枝、多发枝、减少养分损失、提高产量的好办法。凡是在上年11月至下年立春前发生的早蕾和早花的植株或技条,都要发现一株摘薹一株。油菜枝条长到10-20厘米最适摘薹,阴雨、雪霜(冻)天不要摘薹,不利伤口愈合,易感染病害;晴天露水干后适合摘薹。摘薹要用已消毒的刀割取,要求刀口稍斜、平滑,以利愈合。摘取的油菜枝条应尽快拿市场上出售,每500克可售3-4元,667平方米能获600-800元收益。油菜摘薹后,应尽快追肥1次,667平方米可浇施对水腐熟猪牛粪水500-600千克或尿素3-4千克,可促发新的枝条。